运动训练
步行速度慢、坐站能力差、握力低下分别会使死亡风险增加22%、14%、15%,日常活动困难则会使死亡风险增加30%。
健康成年人步速大约为每秒钟1.3~1.4米,老年人随着身体状况下降,步速大约在每秒钟0.8米。如果老年人步速低于0.6米/秒,就可以说走得慢,如果老年人步速超过了1米/秒,就算得上是走得快。
走路快慢可预测寿命长短是有一定道理的,走得快表示心肺功能好,肌肉和骨骼健康。
如何计算步速:走4米线米线,以正常速度从起点走到终点,记录下所用时间,再除以4,就可得出走路速度。
握力是评价成年人健康的指标之一。锻炼握力的过程,能够引起血管舒张与收缩,进而提高血管弹性、促进血液循环等。因此,研究表明,握力较高与较低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有关。同时,握力也能在某种程度上,反映肌肉力量水平以及营养状态。反之,握力不足,一方面能够间接反映运动能力不足,另一方面也可能标志着心肺功能不佳。
保持站立,双脚自然分开,双臂下垂,一只手拿住握力计并使出全力握紧,读取握力计数值。可多测试两次,取最好成绩。
握力体重指数=握力(千克)÷体重(千克)×100,一般正常握力指数应大于50,一般来说,40岁左右男性握力在43~50千克为合格,女性27~31千克之间为合格。
如果家里没有握力计,可以拿一个网球或有弹力的小球,手自然握住球,手指发力,把球捏变形后还原,算为1次动作(球一定要捏到严重变形程度)。这个动作需要连续进行,左右手均能达到20次才能算及格,若达不到20次,说明你的握力水平有待提高。
在椅子上挺胸坐直,双手交叉放于两肩,快坐快起,时间越短,次数越多,说明肌肉力量和耐力越强。
穿衣、如厕、做饭和买菜等日常活动都受限,说明肌肉在减少,关节在退变,衰老在加剧。
老人运动功能下降的原因,除了自然生理老化,还跟慢性病、不良生活方式、急性事件(如住院、跌倒)等因素有关。不过,功能下降主要是缺乏运动的后果,并不是衰老的直接后果。
人体运动机能,在三十岁左右达到顶峰,随后缓慢下降,直到五六十岁才有特别明显减退。
每周3~4次,每次20~40分钟,可以选择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。
50岁后,平衡力会明显下降,老人可通过接抛球、单脚站立、踮脚行走、打太极拳、跳交际舞等锻炼平衡力。